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_800元快餐不限次的地方_300上门4个小时电话多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淮盐文化研究

人民军队参与淮盐生产运销与管理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量:

胡可明

 

历史悠久的淮盐向与国家财政、军需民食密切关联。抗战至上世纪末,战斗在淮盐的人民军队参与了淮盐生产运销管理

民军队参与淮盐生产运销管理始于抗战时期。日本侵略中国,其最重要的经济目的就是掠夺盐、煤、棉、矿产等物资。日寇占领两淮盐区那几年,尽数掠夺淮盐的企图并未完全得逞。当时两淮盐区南有新四军,北有八路军,不仅在军事上屡屡挫败日伪,还努力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及管理的淮盐产区,不使淮之盐产盐利尽落敌寇之囊,还直接建设盐滩生产创造了巨量的淮盐之利以支持伟大的抗日战争

1940年10月,新四军第三纵队两个团挥师东进,于次月在淮南盐区的掘港建立了“江苏省第四区盐务处”,接管原国民党丰掘、余中盐场公署,担负起领导和管理淮盐生产的责任,稳定煎盐生产,安抚灶民生活,并开征盐税,为抗日武装力量抗日活动筹集资金。1941年,新四军还开辟盐阜抗日根据地,为安置流离失所的盐民、农民和解决根据地的军需民食,充裕抗战财源,利用大片海滩,鼓励和组织社会各阶层人士集资铺设盐滩,安排盐晒盐,号召“发展生产(淮盐)、保障供给、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新四军和我党盐阜区行政公署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兴办盐场,先由济南场逃荒过来的老盐工顾开金、乔玉生铺了两份八卦滩,5月投入生产,当年产盐2000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随之,裕农、裕生、裕成、裕民、裕丰、裕淮、裕源、裕宁8个私人开办的制盐公司相继成立,场区人口一下子增加到3200人。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通过安置淮北灶民,并让他们用已之产盐所长多产淮盐,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淮盐生产,解放区产盐数量逐年猛增,1945年新开辟的这部分盐滩产盐4939.5万斤。

1940年,我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司令员萧华、团长张寅初带领下,在赣县的柘汪建立甘南、林南、柘东、大洋4个小盐场。我山东军区后勤部和滨海军分区又新建盐田400亩。

1942年,青口盐务署(抗日根据地,当时属山东省管辖)依托我八路军的强力武装护卫,在小沙、九里、赣、大河、林子、响石等地分别建立了6个盐场,铺设产盐池滩323份,面积401公顷,当年产盐20万担,增加了根据地财税收入,为保证部队与党政机关物资供给作出了贡献。到1945年,赣县盐田已发展到5.3万余亩。

1942年后,新四军3师与阜东县独立团等根据地政府诸单位,也开始在盐城地区沿海建滩,当年建成28份,1943年达131份,1944年达222份,1945年发展到342份,年产盐80万担。按1945年1月苏皖边区政府《关于盐税征收通令》规定,每担盐税为华中币50元,民主政府每年征得盐税4000万元,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事业。新四军还开辟海上运输线,组建由产盐灶民、渔民出身的战士组成的苏中军区海防团,来保护海上运输淮盐。

1943年,在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的支持下, 我党领导的两淮盐务局在淮南的裕丰、裕源、裕成、裕华、裕淮铺盐滩68份,后又续建35份,并建立淮西、新生、裕华3个圩务所,管理盐业生产。为了抵制汉奸政府《私盐充公充赏及处置办法》、助纣为虐地资助日寇侵吞淮盐厚利,最大可能地击溃日寇掠夺我全部淮盐的侵略野心,伴随着抗日战争节节胜利的脚步,两淮盐区由原来的巩固好发展好所控制区域的淮盐生产,并有所扩充解放区盐滩,转向敌占区销售淮盐获取盐利,直至直接夺取被敌伪控制的淮盐。1943年,新四军三师师长张爱萍指挥八旅三个团和一个特务营首次解放淮北盐区重镇陈家港,生俘伪税警团第四大队大队长王寿昌、第七大队大队长郭克勤及其以下官兵435名,缴获迫击炮等轻重武器及弹药若干,特别是夺得淮盐48万担,这对驻守淮北盐区的敌伪是个极为沉重的打击。

1944年,以新四军为坚强后盾的我党领导的两淮盐务局在东台三仓一带成立食盐运销合作社,将所产食盐销往江南及兴化、安丰、富安、海安等国民党统治区,换回根据地军民所需物品。当年5月10日,张爱萍率领新四军3师8旅再次攻克复失的陈家港,再次获得杀伤敌伪、缴获盐斤和武器的重大胜利。

1945年1月,抗日战争夺取全面胜利的曙光在即,为了取得急需的大笔资金来支援与日寇的最后决战,苏中四分区即通过爱国商人将淮盐中的大籽盐运往敌占区销售,获得盐款伪币8千万元。在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控制的赣县境内,抗日民主政府利用沦陷食盐短缺的机会,以“鼓励输出、限制进口、掌握外汇、巩固本币”的方针,通过爱国商人,出口淮盐约94万担。与此同时,我华中财委会作出《食盐管制运销问题的决定》,在人民武装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强化非敌占区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最大限度地发挥淮盐对抗日战争的资助能效,为全面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新四军3师86团奉命接收淮北盐场。9月,接管了济南场(今灌东盐场和灌西盐场)的大德、大阜、公济、大有晋、大源、裕通、庆日新7 个制盐公司的145条盐圩、1160份产盐池滩及存盐,以及中正场的东半场(今徐圩盐场)。 

1946年2月13日,国民党两淮盐务局局长费文尧,通过国民党政府向国共和谈3人小组美方代表马歇尔提出,要求新四军立即所控制的盐场,交于国民政府两淮盐务管理局管辖3月8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又致电中共和谈代表周恩来、叶剑英,要求新四军退还所控制的两淮盐场之大部。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根据党中央保卫人民胜利果实、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指示,态度坚决,坚持不退。面对国民党军队攻场夺盐的严重态势,我党领导的盐务机关雇用大量民船向解放区抢运盐斤,船达千只,人员过万,抢运盐斤66 万担。

1946年11月中共华中分局和苏皖边区政府委派杜李到陈家港组建淮北盐特委和人民盐警团,领导盐场人民发展淮盐生产,搞好淮盐运销,资助解放战争。随着解放战争的快速推进,盐特委所属盐警团配合人民解放军最后解放了陈家港,济南盐场东场终人民怀抱。盐特委所的盐警团还西渡灌河,配合人民解放军彻底解放了连云港市及其所在的各盐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义建设高潮中,盐区扩建盐场,提高产,支援国家大力发展盐化工等涉盐产业,民军队直接参与了淮盐的生产运销。淮北盐区有人民解放军自办的盐场9个,其中有济南军区的五七、前卫(3个产盐区组成)、二八三、赣等盐场,有海军上海基地和海军青岛基地盐场,有连云港警备区盐场(3个产盐小组),都是20世纪50——60年代建场的,总面积1474.5公顷,年产能8.88万吨。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通知》后,部队盐场转交于地方。至此,人民军队与淮盐体制上的直接关联宣告结束,但人民军队保护淮盐、支持淮盐、发展淮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